《圣经》英语“钦定本”出版286年后,有“修订本”问世。据说这个“英语修订本”有36191处改动。1881年5月17日上市,一年里在英美就卖掉300万册。这个数字是《〈圣经〉是怎样写成的》(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10月,杨道译)的作者康诺利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让人长知识的书,只是我更喜欢原
《圣经》是西方社会文化的基础,也是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基础。拿破仑曾对他的部下说:《圣经》向他说话,“就像一个人一样。”(康诺利书里的掌故,以下也是)苏格兰伟大的历史小说家司各特家有藏书两万卷,临终时只让人读《圣经》给他听:“只有一本书。”四次出任英国首相的GLADSTONE声称他认识当世95个伟人,其中87人是《圣经》的信徒。莎士比亚作品里有“500多个概念和用语是直接引自《圣经》的。”狄更司说《圣经》永远是一本好书。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校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有《圣经》的知识而无大学里的书本知识,比有大学里的知识而无《圣经》里的知识更有价值。”哥伦布发现美洲时正读着《圣经》。美国50个州的立宪文字概念语词都源于《圣经》,这些都是康诺利书给我们的知识。
“反映当前美国思想与生活”的《交流》季刊2004年春夏季号是围绕美国大选做文章的。这次的宣传突出了美国宗教信仰。记者DAVID AIKMAN的文章“我们历任总统的信仰”表明宗教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作用。70%的美国人据民意调查希望自己的总统“笃信宗教”。几乎每个礼拜上教堂的美国人比每天在家里看报纸的人更有可能把票投给布什:“在美国,这种支持或厌恶宗教的现象已经成为探讨美国‘文化战争’景观的一部分。”艾克曼还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一书中的话说:“就基督教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美国;此外,就基督教的效用及其符合人性的特点而言,不可能有比地球上这个最开明和最自由的国度所最深刻感受的基督教影响更好的例子了。”关于美国的开明和自由,托克维尔的法国同胞另有相反的看法,但美国人对基督教的情感他是把到脉了的:“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拥有对宗教如此虔诚的人民”。美国的建国者认为自己国家的建立是与《圣经》世界观“紧密相连”的。编美语词典的韦伯斯特说“《圣经》是世界上最具共和思想的书籍”。布什之前二百多年就有美国人认为“自由源于上帝之手”。艾克曼引MICHAEL NOVAK对美国独立的神学与哲学内核分析与诺瓦克引威瑟斯庞的话如出一辙:“自由是上帝的恩赐,上帝创造万物的目的就是要让它们甜美地、自由地,无忧无虑地享受。”笔者引到这里倒要感谢斯萍等的美丽译文了。美国人是相信自己与上帝盟约的,就像《旧约》里的情形,诺瓦克如是说。杰斐逊不是基督徒,但“他对上帝如何处理人类事物的理解却与威瑟斯庞那样正统的基督教新教神职人员的观点不谋而合。”诺瓦克认为华盛顿的人性善与生俱来说不是基督教的观点:“然而,他依然坚定地信奉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在华盛顿看来宗教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支柱。杰斐逊甚至说没有宗教国家无以治理。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相信上帝支配各国的命运。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认为没有基督教信条就无法维持美国自由。沉醉于《圣经》的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时“经受了一次深刻的属灵体验”。读了诺瓦克的文章,你可稍稍对布什动辄说我凭本能直觉办事加以了解,他的意思实际与历史上的美国总统讲的是一个意思;比如威尔逊总统就说过:“我相信天意,否则我会发疯的。”饱受萧条与战争“煎熬”的罗斯福据诺瓦克说是经常读《圣经》并且求助于祈祷的。杜鲁门是随身带祈祷文的人。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期间把“我们信赖上帝”印在美钞上。二战后,有美国总统出现的最感人的场面总是在教堂之类的宗教信仰场所,这在别国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非基督教国家,假如你在正式的仪式上拿一本《圣经》,主持人会认为你不严肃;然而在美国等基督教国家,不拿《圣经》主持仪式是极不严肃的事情。人间的文化差异之大如此可见。